新宝6登录地址_《形于色》艺术家余震谷教授个展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McaM 新展 | Flu水o开幕!,McaM 新展 | Flu水o开幕!

展览日期:2023年9月1日—10月12日

艺术家余震谷教授最新展览《形于色》在上海窗画廊震撼开幕! 居家守拙期间,余震谷教授在美国萨凡纳经历了心灵 “艰难” 的三年,却也找到了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深邃探求。

追求与自然之间的直接对话,不试图描绘个人眼中的具体景观,而是经由抽象的形状和色彩,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对自然的观察、理解以及与自然的交流之心迹表达出来。这就是余震谷教授的创作方式。特殊媒介的辅佐和中西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恰好平衡了水溶性颜料的流动性与布面素来的约束性,巧妙地展现出一种 “中道” 之美,一如中国儒家哲学典籍里所阐释的 “中庸之道”。同时,明亮的互补色彩在画面中也形成挑战与本然的共舞,既点亮了观者的视觉,又可令其在隐蔽的情感中回味再三。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展览名称中的 “形” 和 “色”,寓意着艺术作品通过形状和色彩来传达艺术家内心的感悟和心迹。字面上看,形状是物质的外向性表现,能直观地向传达观众一种感知和体验;而色彩则是精神内蕴的渲染,通过反差的色彩、浓淡变化的色调、明暗以及饱和度,以视觉为缘起,激发着观者的内在情感、联想和思考。这种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将为观众从更为纯粹的精神世界去体认自然万象和了解自心,以及这两者间不可分离的关系做出 “不经意”地铺垫。

余震谷教授的创作并不涉及历史的宏大叙事,他更加倾向于描绘和感知大自然的变幻万象,就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类。这是他与自然直接交流对话的历程,他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安静和淡泊,以一份真心来描绘自己的思绪和感受,将内心的灵光付诸手中的笔墨随性展现。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艺术巨匠齐白石先生在谈到艺术精髓时,曾以一句简单的 “我手写我心” 概括之。在余震谷教授的绘画中,我们看到作者并非一味去追求描摹具象化,而是去表达出 “形色” 背后的独特精神。因此,他所创作的作品常以无题示人,乃至连标注、日期亦无,这种状态呈现出余震谷教授本人由内而外,全然且彻底的分享精神,“舍得之道” 不经意地已然蕴含其中。我们祝愿这次极富特别的 “鲜活之力” 的展览,能为每一位观者带来更随心所欲的理解、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多元化意涵。

1997 年,余震谷教授在美国规模最大的艺术大学之一——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大学,开设了全美首家正式的中国画本科及研究生学分制课程,从此,他那极具开创性与丰富性内涵的中国画教学经验,便得到学界瞩目。21多年来,余震谷教授启发并引导了无数的美国大学生从亲身接触中国画,到逐步掌握中国绘画的媒介与技艺、以及深度体味、认同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他曾将课程第一届学生们的作品汇集起来,举行了名为 “桥” 的画廊展览,陈列于美国大学的校园之内,以此象征着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亲密友谊,一时引发海内外轰动。他与我们分享时说道:“我认为友谊也是桥梁,文化也是桥梁,我们要保持交流,就是要架一座中西之桥”。

本次展览《形于色》将会是一次艺术与文化的盛会,为观众带去独特的美学体验与启示。

艺术家自序

随着科技的新发明, 当今世界各种新媒体(New Media)应运而生。它可以把各种的信息广泛而迅速地跨界传播。非常流行的自媒体(We Media),则是 “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提供了分享作者本身的经历”。最古老的媒体,也是延续至今而还在运用的,可以说是心媒体(Heart Media)。甚至在文字发明前,人类就知道运用图像来描述,记录他们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心媒体,就是以人为本,以心为旨。艺术家不一定都会用常见的图像来追求宏观叙事描写,却常常徘徊于高远的自我精神世界里独自呻吟,用视觉可见或未见过的,可知或非可知的图像,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受。我把它称之为 “心迹图”(Mind Image)。

可知的图像就是存在的具象,肉眼可见可读的具象乃客观写真,而抽象和臆造的图像则是主观的提升。把视觉形象的直观外壳打碎,而直面精神世界里灵感交汇的瞬间爆发,有意无意间的自我碰撞再生,才是艺术家创造的过程和成果。艺术家勇于探索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无穷奥妙和秘密,打破自然的常规自在,在不断的创造中努力的自为,才能完成理想中 “桃花源” 的自建。冥想性创作思维,成就了非具象绘画的蓬勃发展,其展示出的精彩和奥秘,不是单从理性层面所能解释和理解。

以往每次展览都会书写一个艺术家的自述,来解释创作的主题和想法,但在这次,我在前面写的一些可能都是题外之话,因为想破一下常规。这次展出的 69 件作品,所用材料是多种水溶性颜料在布面上完成,都是在疫情三年时间里创作的一部分。当这次决定展出数量时我没有挑选作品,就简单的从这形式的 200 多张中数出 70 幅,甚至没有给每件作品以单独的标题和编号。因为感觉每幅都是一个整体的一个部分,最重要的是,三年期间有它们不离不弃的陪伴,帮助我与困难争斗,记录了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所受到的巨大影响,以及所留下的痕迹。面对这样的作品,不管我的初心本意如何,观众都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和联想,但同时这也扩大了作品本身的内涵,并赋予了自己更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我不用绘画作图解,因为我相信毋解读,无羁绊的视觉图像,才是原生态,最纯粹,最直觉的形而上,心迹形于色。

余震谷,教授

2023 年 7 月 11 日

《形于色》窗画廊专访

窗画廊这次很荣幸有机会专访了教授、艺术家余震谷先生。他为我们分享了该次展览《形于色》的主题和内涵;以及他的艺术求学历程、创作阶段和探索之道。特别是他最为热衷的艺术教育话题:如何致力推广中国绘画艺术和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窗画廊—窗

余震谷教授—余

窗:余教授,您好!作为窗画廊,我们十分荣幸能够邀请到您。针对您八月中旬的一次中期回顾展《形于色》,我们今天主要就是围绕这个展览来聊聊您的创作。

余:好的。很荣幸能够在窗画廊——这样一个主要以年轻艺术家为主的画廊举办展览和访谈。对于我的年龄而言,也算是给画廊开一个先例了。我们随意地聊聊吧,中间你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主动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窗:好的,那我们就直切主题了!这次展览《形于色》的主题是什么?您能谈谈您是以怎样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来烘托这个主题的吗?

余:这次展览《形于色》,主要是基于我自己在美国萨凡纳有感于世间病苦肆虐三年的种种经历,作为一种回顾和记录,同时也作为一种个人思想的轨迹。这期间,大家都非常无奈、恐慌、彷徨、纠结、焦虑。无论是对每个艺术家,尤其是对个人而言,影响都是巨大的。但是,依于这三年以来的历程——深有感悟后所留下的心灵颤动之后的 “痕迹”,我将其升华为该次展览的系列作品。可以说这种绘画既有主题也无主题。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差异。所以我认为勿须定义地太死板。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窗:您刚刚提到,那三年中,人们普遍会表达出一种无奈、恐慌或者彷徨的情绪。但我在观看您的作品时(似乎看到的更多积极的态度),您是如何传达这种情绪,还是说您的作品其实在表达一种积极态度?

余:艺术家要能治愈自己。这是说:虽然艺术家无须如医生一般有能力去治疗他人,但至少自己可以经由艺术的表达来平衡感情。在精神层面做出抵抗——通过艺术表达对于生活积极的渴望乃至可能性。回到《形于色》这一主题:大自然的形和色是本有的,但艺术家却可以对其进行改造,所以艺术乃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总之,在心灵层面,艺术家可以更加积极地去 “突破” 疾病。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窗:在中国传统中有 “天圆地方” 的哲学观念,它和您的艺术创作有关联吗?

余:有的。2016 年,我在杭州唐云艺术馆展出的系列作品大部分都是圆形。有人说,我的作品像团扇,也有人说,是面具或脸谱。各种各样的解读都很好。总之,在艺术表达方面,我一直在探索——改造传统绘画中的四条直线和四个角。

窗:我们看到您的作品中有非常丰富的色彩,色彩在您的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您是如何选择和运用色彩的?

余:你说我的色彩比较鲜明且反差大,这是我的本意。三年间,人们的内心都很暗淡,所以需要强烈的色彩来作刺激、推动乃至唤醒。当然每个人对色彩的理解都不同。有人理解某种颜色为一种象征,或是自然的联想等,另外,我所运用的颜料都是水溶性的,包括丙烯、水彩、水粉、墨水、彩墨乃至彩铅等。这实际也是东方艺术的一种表现元素。水溶性具有互相渗透和流动感的特性,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但我的这批作品都创作于布面,因此,我的作品与传统水墨画又区隔开来了。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窗:水溶性的流动感给人一种模糊感,融合感,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我感觉色彩是具备撞击力的,但由于它是水溶性的,所以整体看起来又很融合。

余:首先,我的图像是非具象的,并不刻意去制造三度空间。其次,经由水这种介质,令一切产生交融,所谓水墨融合。中国的水墨画,比如泼彩泼墨后的很多作品,就极具流动的气韵,与中国传统画论所说的 “气韵生动” 异曲同工。

窗:与中国的哲学有关?

余:是的,包括当谈到佛教的观点:一切显现皆为心造,相由心生。我觉得这是在说,人们对一切所见的一种 “心灵感应”。对我的绘画而言——经由图像来展示这一过程,从而给予绘画更大的空间,更彻底的自由。我将其称为 “心迹图”:心灵轨迹——Mind Image——心灵感应的一种图像和记录。

窗:您更希望策展是以这样一种时间线索来安排吗?

余:是的。我目前基本不去写实,也不再现可见的图像。我在早期所受的绘画训练大多是写生:如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呈现于二维空间的纸面。但当创作须更进一步时,我就会思考如何放弃绘画的功能性,去寻找万物的可能性。这是我很执着的追求——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描绘,而非受到外在的束缚。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窗:是的,虽然您的绘画很 “朦胧”,包括您的颜色等皆源自大自然,但我感觉最终的画面却更加升华,而不是单纯地脱离,有种 “源于但是更高于” 的感觉。

余:对,因为自然是万物生存的来源之一,我们从大自然之中吸取许多灵感,而在灵感之上可以提升。当今乃至古代很好的艺术家,都拥有一种长处——不单单画地栩栩如生,更能表达出万物背后的精髓。他们懂得去表达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那种感觉—— “心灵的感应”。有很多种颜色,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提示,比如黄色——橘色,这是现成的,但经过某种综合之后,艺术家能够将更丰富的个人感觉融进去。毕加索曾经说,我们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鸟语,都认为鸟叫得很动听。虽然我们不是鸟,也不知道它们到底在干什么,但内心却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窗:感觉您真正地敬畏艺术,并且热爱表达。您平时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感性的人吗?

余:我是非常感性的人,尽管上了年纪。有什么我就要表达出来,不会藏着掖着,也不会说假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喜欢也会说出我的理由,不喜欢也会说出理由。我觉得这是真诚。做艺术家很痛苦,也很幸福。有时候艺术家会为创作不出好作品而倍感煎熬。但我认为应当放下这种 “功利性”,执著追求绘画的无限 “可能性”,随意地,尽情地去画,去发挥,去表达。我很享受反复绘画这一过程,其本身就是画家和画面的一种相互交流。甚至哪怕最后没有成功的作品呈现,也不是问题。

"Mind Image",2020/7-2023/7,Mixing water-melt paint on cotton/canvas,250mm×190mm,Image © JoshZhenguYu.

窗:您对当代艺术有什么比较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吗?

余:我觉得我自己不一定有何独特见解。我认为对当代艺术而言,重要的是你需要读懂它——作为当代绘画的观众,需要更多考虑艺术家本人想表达什么。如果能够找到这个点,这对于解读艺术家的作品就会事半功倍。

窗:随着美育的深入,大众其实也希望能够接触艺术家本人,听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艺术家也希望被理解。

余:对,被理解。说到美育,现在大家所谈到的很多美更多与功利性相关。同时,也会忽视画廊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和观众的交流作用。但永远不要低估,一次展览对于一个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1997 年,我在美国领事馆的文化参赞办公室谈事,谈完后他送我拿报纸。他说自己订了新民晚报。后来再聊的时候,他说读中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见一本中文书籍,但看不懂,正由于看不懂,他就开始学中文、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后来成为美国外交官。

关于艺术家余震谷

余震谷(JoshZhenguYu), 出生中国上海。在80 年代中期,他应邀赴美作为中国访问艺术家参加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而后经过学习,在美国拿到了绘画的 BFA 和 MFA 学位。自 1993 年起,他一直在美国最大的艺术设计学院 – 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工作,曾任学校多个画廊的总监,绘画系教授,绘画系主任,学校工作室主任,以及教务长,校长办公室特殊项目办公室主任。2000 年起余先生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 “东西画廊”,宣扬和提升中西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自从来到美国后,余震谷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博物馆举办过 25 次个展, 和参加过 60 多个群展。1998 年,他的 “像外” 装置艺术展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画廊和四川的四川美术馆展出。1999年,他的 “竹之道” 装置艺术展在美国首都乔治 -华盛顿大学被授予 “福特杯 20 世纪亚太艺术家大赛” 的金奖。2002 年,他的 “乘风” 巡回绘画个展在美国的劳斯博物馆;亚历山大画廊;佛罗里达中心大学画廊;上海的朱屺瞻博物馆,以及新加坡的虎堡画廊展出。2007 年,他的 “燃木求雨” 布上绘画个展在 M50,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 99 艺术中心展出。2012 年,“余震谷 25 年 回顾展 – 蜕变,” 由萨凡纳城市文化部门主办,乔治亚洲艺术委员会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支持,在 “城市画廊” 展出一个月。2015 年,“梦月 – 余震谷 101 团扇绘画” 在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和上海的瀚海画廊展出。2016 年,作品入选美国洛杉矶国家艺术展,2016 年,“九仙造山” 个人艺术展在杭州唐云艺术馆展出,作品包括装置,绘画,发生,表演。2017 年,水墨画作品在 50M 的 L 空间展出,并在 “国家美术” 2017/5 有专文介绍。2019 年,个人 “黑山白水,墨墨无声” 纸本 / 布面水墨画,装置艺术,在北京理工大学艺术馆展出。

余震谷是个活跃的艺术家,同时在中美许多大学授课讲座,还应邀担任多项美国全国性的艺术比赛评审主席。21 年前,他在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成功开设了中国画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并建立了 “余震谷中国画奖学金基金”,以鼓励和资助世界各国的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艺术。余震谷曾担任全美华人美术教授协会主席。

相关新闻

你可能不知道,塞尚还是个水彩画天才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 黄河魂 赤子心——王克举百米油画长卷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意象•印象—薄云作品展在三影堂盛大开幕 “绿水青山新画卷 生态文明新标杆——中国油画名家笔下的黔南”油画展在黔南州都匀市开幕 多面的当下艺术作品分享 从系列抽象展看老中青三代中国艺术家的探索之路 你看到的不⼀定是你看到的——世界名画背后的奇趣故事 永乐2020首拍 | 在抽象与表现中驰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