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平:如果把人生重量比作十斤,我只是“六
已有人阅读此文 - -新宝6登录地址_青春·艺术·运动 2023成都双年展:7月16日,成都见,青春·艺术·运动 2023成都双年展:7月16日,成都见
盛夏,艺术,成都
2023年5月20日下午,“激情岁月”马一平先生从艺六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在文轩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油画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芸麓(成都市)康养旅游有限公司、四川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文轩美术馆承办,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四川文轩艺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浓园国际艺术村、成都拾号宴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杨氏匠茶、成都天一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协办。肖云际担任出品人,陈默担任策展人,王林担任学术主持。
作为马一平师生同仁展中规模最大的主题画展,也是艺术家截至目前作品最多、面貌最齐全、内容最丰富、维度最全面的主题展览,更是他与艺术相濡以沫一辈子的经典概括,全面反映了他多年来的艺术修养和心路历程。现场,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最新的巨幅创作《恒河叙事》以及风景创作和风景写生作品。此外,展览更是集结了马一平的得意门生和好友90余人同台献艺,以“激情岁月”为名,共展出180多件佳作。
“激情岁月”马一平先生从艺六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马一平是中国杰出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带出了一大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亲手创办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令人钦佩和敬仰。
“激情岁月”马一平先生从艺六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马一平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关怀,无论是风景抑或人物,都有一种情之所致的力量在驱动着他。他的艺术风格以写实为基础,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元素,表现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变革的关注和思考。他执着于“民族灵魂、现代精神”的艺术理念,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形式上赋予变化,在内容上赋予内涵,在色彩上赋予表现,在技法上赋予巧妙,在气韵上赋予生动。既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又有细致的观察和感悟。创造出了一批承载着历史叙述,凝结着国人记忆的恢弘作品。成为推动中国美术发展进程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激情岁月”马一平先生从艺六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作为教育家,马一平历经半个世纪耕耘不止创作甚丰,教书育人硕果累累。其高尚谦逊的人格品德、乐观豁达的处事态度、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思想和艺术实践体系。他的品格修为、教学实践、学术影响,由四川美院、川音美院持续绵延至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乃至全国。
“激情岁月”马一平先生从艺六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陈默先生,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王林先生,本次展览主办方代表,芸麓(成都市)康养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云际先生,本次参展艺术家青年代表王小双女士,艺术家代表、“伤痕美术”的杰出代表、77级油画班班长高小华先生,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代表牟文虎牟院长,著名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先生,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晓峰先生,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西南民大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树先生,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先生上台宣读“中国油画学会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的展览贺信”,本次展览主角、艺术家、教育家马一平先生相继致辞,并由四川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省文联党组原书记平志英宣布开幕。
马一平致开幕辞
马一平在致辞中表示,如果把人生的重量比作十斤的话,自己是“六斤八两”, 中上水平的人品、中上水平的智力、中上水平的意志、中上水平的业绩。“我曾经一心只想做个边陲画家,但命运却没有让我离开校门,留校任教担任领导,都与我的人生规划相左。然而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各个阶段那些备受学生鼓舞的画面永远挥之不去。今天这场展览正是我和我的部分学生和少数业内朋友合办的展览,这种师生展的模式也是参展的画家在十多年前一再提议的事。在这批参展的艺术家当中,有的誉满中外。我一直认为这是他们的天资与奋斗的结果,美术专业教学是集体劳动, 非某人专属。或许我在其中某些方面对他们有所教益和帮助, 但那也是作为教师的本分。我的人生有三个阶段:头13年是孩提时代;考入川美附中后一直在川美生活了46年;本世纪伊始转场川音,一晃又是23年。川美和川音这两所学校跟我有着血肉的关联,教会了我太多。我感谢我的老师们,我是他们的教学成果;我也感谢我的学生们,让我始终生活在比我年轻得多的群体当中,吸取无限活力的可能性;我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了我情感的支撑和心灵的慰藉;我感谢在我人生当中每个时段给过关心、帮助、支持的每一位;感谢对本次大展做出付出的每一位,我会永远记住今天这个日子——5.20!”
学术研讨会现场
当天上午,众多批评家、学者围绕“马一平从艺六十年”相关话题展开研讨,从马一平艺术创作的脉络线索到艺术教育的特征与贡献等方面切入,展开多元论述与学术梳理。
现场嘉宾合影
2012年,马一平曾在文轩美术馆举办过“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11年过去了,今天的从艺60年大展依旧盛况空前,热闹非凡,相信会为成都本土当代艺术生态再添一抹亮色。
马一平访谈:
艺术家、教育家
马一平
99艺术网(后简称99):请谈一谈这次展览的缘起。
马一平(后简称马):师生展的方式缘起于本世纪初,当时有一波77、78级的学生,他们当时提议说“马老师,什么时候我们一块搞个师生联展?”当时也就是提了一下,虽然中间也提过几次,不过到了2012年的时候才真正实现。那次展览名为《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为什么用“同仁”一词?因为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中,方力钧是中央美院的,我们关系非常好,当时他主动提出要来参加这个展览,但他跟我不是师生,所以用“师生展”的概念不太准确,所以便使用了“同仁”这个词。同时,那个展览中也不仅是方力钧,还有一些不是我直接教过的年轻艺术家也参与了进来。
做了第一次之后,三年前,策展人陈默找到我,说“马老师,明年您该满80了,是不是应该搞第二次展览?”我说,“不要把展览跟祝寿做到一起,2022年那次展览是因为我从艺50年。”陈默听后说,“那就以从艺60年为展览契机吧。”实际上,去年是我从艺60年,但因为疫情所以推到了今年。
“激情岁月”马一平先生从艺六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99:这次展览有很多当代艺术领域的知名艺术家,同时也是你的好友、学生,请谈谈你对这次展览和参展艺术家的感受。
马: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的是,正因为这批学生当中有一些驰名中外的非常出色的一线艺术家,所以我非常怕听到大家说谁谁是我的学生,为什么呢?因为美术教学与一些其他的学科不太一样,是一批老师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课程当中教授这些学生,所以学生们的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教学成果。有一次学校让填一张表,里面有一栏要求填写培养过哪些有成就的艺术家。我非常谨慎地写了那么一句话:“我参加过对何多苓、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等的教学工作。”同时,我认为他们的成就,首先源于他们的天赋和勤奋,作为教师和学校,更多的是一个外因。
就算是在我的教学当中对他们在某些方面有所影响或帮助,我认为这个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在很多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我,我觉得更为珍贵的,不是我教了他们什么,而是我们之间的情谊。这是人生的缘分,就像这次展览一样。
“激情岁月”马一平先生从艺六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99:你的艺术创作受到很多前辈大师的启发和影响,你会将获得的这些财富直接传递给你的学生吗?
马:从创作的角度讲,我认为教师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是自由。我绝不在创作的方向或者形象上去要求他们必须怎样做,我只是在某些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些支撑,让他们走自己的路。
几十年来,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能够直接给到学生的,我绝不吝惜;但我也有我的局限性,我不能把我的局限性变成学生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潜能和敏感点,所以,给他自由就是对他们的支持。
马一平
《恒河叙事》
布面油画,900 × 300 cm,2023
99: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
马:回想起来,当时我连教师都不愿意当。因为留校服从分配,做了教师,这是命运的安排。成为教师后,我感觉背起了一份使命,总想要在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开始的时候,我并不会当教师,也不怎么会讲课。那会在附中教书时,头三个月我根本不敢看台下任何一个学生的面孔。那个阶段,我就尽量想,我当学生的时候,希望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上课、怎样讲学生能学到东西……通过换位思考,努力成为一个好老师。
马一平
《浪静·爱情海》
布面油画,120 × 90 cm,2016
99:你怎么看待当代艺术中的“川派”,“川派”是否也在经历变迁?现在四川的当代艺术家群体与80、90年代有什么不一样?
马:80、90年代是当代艺术在中国兴起的时段,那个时段艺术创作的类别性、趋同性会比较多一些。在80、90年代,“川派”的主导倾向更多的是对生命存在的表达,这与地域性是有关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差异逐渐出现分野,我认为现在虽然同在一个省份,但艺术家们的差异化比过去更大。
马一平
《动地长歌木卡姆1号》
布面油画,240 × 160 cm,2012
99:请谈谈你当下的创作,还是以风景为主要方向吗?
马:前几年我太太给我找了一个很大的工作室,所以我也在构思一些大型的作品。但肯定不会是风景,风景好像没必要画那么大。同时,我也在思考人生走到这个阶段要怎样继续前行。能够在我现在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是我所期待的。
马一平
《丹霞地 》
布面油画,80 × 100 cm,2017
马一平
《鸡蛋花开的时节》
布面油画,100 × 80 c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