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6开户_萧山湘湖有人兜售汉砖?这样的墓葬群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资金撤离楼市 或涌向艺术品市场

中华古玩网是专业的古董收藏、古董鉴定、古董专场、古董交易、古玩收藏、古玩鉴赏、古玩鉴定、古玩交易、字画专场平台。有最及时有效的投资动态和古玩市场行情。提供钱币、字画、瓷器、玉器、铜器、木器等古董交易。提供全面的专场信息和博览会信息,是艺术品投资、淘宝捡漏的好去处,有中国最大的网上古玩城和古董交易平台,交易安全可靠服务专业。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文:黄兆轶 

  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萧山区有人公开兜售汉代砖块,一块砖叫价200元。

  记者调查发现,砖块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汉砖,来自于去年9月萧山区湘湖边的茗山和菊花山发现的大型汉代墓葬群。如今,139座从汉至清的墓地依然暴露旷野,随手就能入手一块汉代墓砖。

  这些砖块是文物吗?古墓葬群该不该保护?

  工程勘探发现墓葬群

  可移动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去年7月,萧山区召开了有关于加快推进菊花山整体开挖移平项目的专题会议。会议决定,对茗山、菊花山进行平整,用于保障彩虹大道建设需要,及东湘社区二期安置房建设。

  由于工程用地超过5万平方米,根据相关规定,土地平整前需要文物保护部门提前进行勘探。去年9月,杭州市考古研究所相关人员应工程方邀请进驻茗山、菊花山,掩埋千年的大型墓葬群得以重见天日。

  考古现场负责人、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施梦以介绍,该地块总计探明古墓139座,墓穴跨度从两汉、两晋至明清都有,完全超出预期,如此密集的墓葬群比较罕见。

  从去年11月18日至今年4月18日,杭州市考古研究所和萧山博物馆,联合对这片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共出土青铜器、铜镜、陶罐等文物1000余件。不过,虽然墓葬群规模较大,但是从陪葬物品、墓室形制、规格来看,基本上都是历代老百姓的墓穴,比较常见。

  “目前,所有的可移动文物,都已经转移到文保部门妥善保护,不可移动的(墓穴、砖石),我们也取了样本。”施梦以说,随着挖掘保护工作的结束,这片墓葬群的管理,也重新交还给了工程方。

  墓葬地块可以随意出入

  回填保护正在进行

  考古部门撤场之后,茗山、菊花山古墓葬群却因种种原因未能第一时间进行平整工作,导致进入大量外来人员,甚至有文物贩子公然拿走墓室砖石,进行倒卖。

  8日下午,记者赶到了墓葬现场。因为施工需要,整个地块都被围墙围起来,但有不少地方被人为开口,也没人管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围墙内堆积大量建筑、生活垃圾,气味刺鼻。

  茗山脚下有空地被开垦成了菜地。从山脚向上望,百余个墓穴裸露在外。不少墓砖散落在山坡上,墓穴内部因为降雨也积起了泥水。

  整个现场已见不到文物贩子等外来人员,只有一辆挖掘机正在作业,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舆论关注后,工程暂停,他们正在萧山博物馆的指导下进行回填保护工作。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抢救性挖掘结束后,如果墓穴暂时不再使用,本应回填保护,“不过当时这里本身要整体平整掉,所以就没有回填的必要。现在工程暂时没有进展,我们就回来进行回填保护。”

  博物馆工作人员也表示,从撤场到这段闲置时间,确实有不少文物贩子进入墓葬群,原本堆砌整齐的幕墙被扒倒,一些保存完整的砖石被带走,“看不上的碎砖就扔了一地。”

  古墓群遗址该不该保护?

  各方专家看法不一

  近日,杭州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丁云川等一批文史专家也来到了这片墓葬群进行研究。发现墓葬遗址,丁老先生很心痛:“里面整片的砖墙被推倒了,墓砖也被人破坏,看着真是可惜。”

  为此,丁云川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尽快对墓葬群进行管理,停止茗山、菊花山的平整工程。

  丁云川告诉记者,保护好茗山、菊花山对萧山当地自然环境、历史人文都有重大意义,“湘湖四面环山,就像一个聚宝盆,如果平整掉这两座山,就是人为地打开一个缺口,那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再生的破坏,也会对湘湖未来‘申遗’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丁云川说,根据《萧山县志》记载,萧山古称余暨,建县于公元2年,距今2017年,此次发现的汉代墓葬群正是萧山建县史的最好见证;墓穴内出土的雕有“来氏”字样的墓砖和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墓砖,也表明了目前萧山来氏宗族早在1700年前就在此生活,“这样的地方更应该当作遗址来保存,建一座县史博物馆该多好。”

  丁云川翻阅史料,根据民国23年(1934年)湘湖师范学校校刊《锄声》中张履薄《湘湖茶叶》一文记载:“湘湖的茶叶,为真正的中国种,然而因长久的关系,有各种的变种,阔叶种、细叶种和高种、短种之别。以高短适宜的阔叶种茶品种为最好,一产量丰,二茶质厚,三气味幽香……湘湖茶叶里的成分,与杭州之龙井、绍兴之平水差不多,如若对中耕、排水、施肥、祛除病虫害多肯讲求,当能与龙井、平水等名茶互相媲美。”

  丁云川由此推断,茗山是中国茶种的发源地之一,应当恢复茶园予以保护。

  但考古人员对此并不完全认同,他们认为,“砖块方面,刻有‘来’姓的墓砖都是出土于明清时期的墓,跟汉代没有联系,无法证明来姓1700年前在此活动。”

  对于茗山是中国茶发源地之一的说法,考古人员表示,萧山县志上确实记载了“茗山多奇茗”,主要都是野茶种。但是茗山上的土壤经过多次翻动,包括新中国建国后的多次种植生产活动,原始的堆积已经遭到破坏,加上本地区土壤酸性大,动植物遗存较难保存,所以考古人员在发掘的过程中,没有找到茶种等与茶起源有关的明确证据。

  古墓与交通、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发生冲突,这样的墓葬群遗址,到底该不该保护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