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6注册登陆_王一妃:当下,走进现场去“感受
已有人阅读此文 - -个案|张恩利:从“物”到“物”,个案|张恩利:从“物”到“物”
张恩利坦言自己每个阶段的创作都是持续10年左右。
5月26日,第七届画廊周北京正式开启。这届画廊周北京也因国内、国际画廊数量的扩容,而被媒体一致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画廊周北京”。
5月25日媒体日 部分机构导览现场
图片由画廊周北京提供
Courtesy Gallery Weekend Beijing
本届画廊周北京的主题“易见”(Visibility)”,源于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这个同时适用于文学与艺术的美学概念,在当下的环境中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用画廊周北京总监王一妃的话来说,“易见”对应的是“万物可见,让艺术继续”。
然而,“易见”同时也是辩证和批判的。当我们每天面对海量的数据、图片、视频时,多样化的资讯让我们对“信息”的丰富性产生错觉。被庞大数据喂养的信息科技,掌握的技能是更精准地获取我们的喜好与习惯,并推送越来越单一化和同质化的信息。“易见”在当下的信息网络中,实则是想要表达对“不易见”的反思。
所以,整体阵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是这届画廊周北京各个单元都在强调的。无论是囊括中外艺术家最新思考与实践的“主单元”,还是在基本延续往届名单的基础上,约有新增一倍的参展机构首度参与画廊周北京的“艺访单元”,都在着力呈现本土和国外艺术家更多维度的思想与创作。
“艺访单元”Bank画廊 张怡 & 张移北作品展展览现场
“新势力单元”将视野进一步打开,以“今日青年!”为主题,呈现了一些在当下缺乏声音与观众的创作,并通过展映、表演、以及夜间派对的形式,彰显当代青年的精神状态。
“公共单元”以“琢面”为主题,将798的公共空间变成“展厅”,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艺术公共化的意义。无论是画廊内部空间,还是室外空间,都能让大家在整体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给予精神的滋养。
基于对不止于艺术本身的思考与探讨,第七届画廊周北京期望通过更为丰富且多样的展览和作品,让大家回归真正的艺术多元化,去感受、去思考,让不易见成为易见。
王一妃
画廊周北京总监
99艺术网(后简称99):“易见”(Visibility)代表什么?为什么将其定为今年的年度主题?
王一妃(后简称王):“易见”来源于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这个主题是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夏季风提出的。某一天凌晨大概两点钟,他发给我这个概念,后经讨论,学术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个主题非常契合当下的状态。当时提出这个主题,我们考虑的是能够与当下的环境、大家的生活状态有所回应。在这届画廊周北京的策划过程中,很多作品和展览,都在不停地呼应这个主题——万物可见,让艺术继续。
“主单元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一空间 青年艺术家群展“光的痕迹”展览现场
“主单元画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王文婷个展“虹”展览现场
99:今年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画廊周北京,能够吸引这么多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参与,是否也与疫情放开后,大家的状态有关?
王: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规模。画廊周北京一直以来强调和坚持的都是品质。只是今年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有了一些扩容,所以大家的关注点自然集中到了规模上。
在过去三年中,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多活动停办、取消,但大家的工作并没有停滞。这三年里,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每一场线下活动的举办都要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地寻求解决对策。可以说,今年的规模是基于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
经历这几年,无论是机构,还是艺术家的创作,都在作出一些积极的调整。在今年的画廊周北京中,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变化,我们非常感动。每一个好的展览背后都是巨大的工作量和智识的凝结。今年的评审团在看完展览后开会时也非常感慨和感动,都在说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主单元画廊”户尔空间 瑞贝卡·霍恩个展“向东:机械自然”展览现场
“主单元画廊”麦勒画廊 张雪瑞个展“物静光时”展览现场
99:“艺访单元”的名单较往届有不小的扩容。这届画廊周北京为何能吸引更多北京之外,尤其是国外的画廊参与?
王:这更多的是与我们前几年的坚持有关。坚持的背后是大量的、具体的工作。这过去的三年中,我们持续做了一些国际交流和推广活动,也在跟各个机构保持持续的沟通。这其中当然也依托于大环境背景,当下中国在国际范围内非常受关注。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自然会吸引更多专业的国际艺术机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专业性。我们的理念是希望推动整个当代艺术生态的良性发展,这也是很多机构共同的追求,所以定位相对一致的机构也就自然能够聚拢在一起。
“艺访单元”杜梦堂 雨果·席德(Ugo SCHILDGE)、王克平作品展览现场
“艺访单元”红树林画廊 恩佐·库奇个人项目展览现场
99:在今年的主单元中,学术委员会成员和画廊周北京团队对本土与国际画廊的推选标准是什么?
王:我们学术委员会一年通常会开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讨论的问题更宏观,主要是针对当下整体的艺术生态进行复盘,也包括我们平台在以往的工作中有哪些可以调整的部分;第二次会议会更集中在具体问题上,包括把所有收上来的展览方案逐个进行讨论和评审。
我们并不推崇绝对客观的推选标准,更多的是希望委员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呈现更丰富的艺术面貌。参展画廊是由学术委员会共同投票推选,代表的是一种具有活力的群体生命,而群体生命基于的是大家在专业和学术层面的共识。
“艺访单元”托马斯·舒尔特画廊
法比安·玛卡乔个展“突变绘画”展出作品
法比安·玛卡乔
《结构情桥》, 2021/2022,3D打印氨纶上硅胶与油彩,金属线加固
79 × 61 × 7.5 cm
99:今年画廊周北京与JINGART艺览北京首次合作,是出于什么样的规划?
王: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努力与更多国家与城市进行联动,如2019年,我们开始与欧洲老牌的一些艺术机构展开合作,后又与苏黎士艺术周建立深度合作,进行展览交换。这次我们不仅与JINGART联动,也邀请了很多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藏家前来。
与JINGART联动首先是因为档期重合,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中国艺术事业需要大家合力推动。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北京和上海非常重要。北京与上海、香港等地区都不太一样,北京的优势在于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有丰富的创作资源。基于这一独特的优势,画廊周北京与艺博会等平台相比,会更关注内容、更关注展览、更关注当下的创作生态。
“主单元非营利机构”美凯龙艺术中心 袁中天个展“无门一窗唯光”展览现场
99:在艺博会体系中,市场和销售是主要目标,画廊周北京除了学术,在商业上是如何定位的?
王:不同于艺博会,画廊周这个平台会更多元,同时,在商业上面对的难题也会比艺博会更多。画廊周更多的贡献在于对艺术生态的可持续性投入,从而实现不断的增量。但这个贡献往往并不受大家重视,因为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看到结果。
在我看来,正是由于这个不怎么能在短时间内看到飞跃的努力,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我们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中型以上的画廊,也是因为多年来的这种努力。与艺博会在短时间内达成销售不同,画廊周更为强调的是“发现”和“培育”。无论是艺术从业者,还是藏家,在这里,都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有潜力的、正在成长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这一点在画廊周北京中也不断得到印证,我们往届推出的艺术家,如今很多都已是一作难求。
但我们并不强调对商业目的过多渲染,因为我们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只关注数字,而是要关注艺术本身。
“主单元特别展览”空白空间 欧阳春个展“空谷幽兰”展览现场
“主单元特别展览”势象空间 王巖个展“昨日的今天:王岩与王巖”展览现场
99:世界上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画廊周,画廊周北京跟其他国家和城市的画廊周有哪些不同?
王:我们对国际上的一些画廊周有过非常深入的调研,但直接拿来主义的做法在中国、在北京是完全无效的。虽然都叫“画廊周”,但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性很大。
画廊周更多的是呈现当下艺术创作的面貌,这种面貌是与艺术家和机构所处的环境、历史的语境等复杂的背景紧密相关。2017年第一届画廊周北京的艺术总监是位德国人,基本上是将柏林画廊周的模式原搬过来,但后来发现这个模式在中国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在西方一些国家,大家去看艺术展览已经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惯性,只要有展览开幕,一条信息发出去大家都会来。我们本土画廊的发展历史并不很长,画廊的基数也不大,大家对艺术和展览的关注度等方面,都还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将成熟体系中的模式照搬到这里,结果就只能是“冷场”。
实际上,我们目前所谓的“公众”依然还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而还没有进入到更广泛的大众人群。所以,在当下的环境中,我们的工作目标需要很明确,不然就会失效。比如,在公众日,我们会带很多团,但这些团会有一点“门槛”。这类“泛公众”虽然目前还不是专业藏家,但却是我们主动吸引来的想要关注当代艺术的群体,比如设计、金融、地产等领域的人群。
“主单元画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刘彦湖个展“疆理”展览现场
99:所以贵宾日和公众日,都是属于邀请制?
王:贵宾日主要针对的是成熟的藏家群体,这部分比较类似于国外画廊周的策划模式,不同的是我们主动邀请的会更多一些;公众日面向的主要分为两部分人群,一部分是服务对当代艺术有一定了解的群体;另一部分则更注重于培育还刚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的人群。
按照这个思路,在总共6天的活动里,我们策划的是3天能走完所有行程,其中前两天基本是集中在看画廊展览,第三天是非营利日。非营利日中包含的空间一般是呈现比较成熟的艺术家作品、综合项目,或者是现当代主义大师的回顾展等。从画廊到美术馆,我们希望大家在这个行程中,能看到艺术的当下和未来。
“主单元画廊”CLC画廊 余果个展“山脉之间”展览现场
99:其中也穿插了一些论坛和分享活动?
王:是的,不过我们今年比较弱化论坛,因为当下,我认为大家走进展厅去“感受”艺术是最重要的。
这一届画廊周北京筹备阶段,画廊们提交的展览方案是平面的,但当我们去到现场时,感受完全不一样。艺术离不开现场,无论科技怎样发达,线上的体验都无法替代线下的感受。
99:这届画廊周北京“新势力单元”的策划理念是什么?为何以“今日青年!”为主题?
王:以往的“新势力单元”呈现的多是在“白盒子”里的创作,但今年在策划上进一步打开,更加聚焦移动影像和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几年这类艺术家的机会太少了,他们既没有展示的机会,也没有观众。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邀请,让大家了解当下这些影像和表演艺术家的状态和工作。
“今日青年!”是艺术家蒲英玮提出的,他也是这个单元的策划人。蒲英玮认为“青年”并不是一个年龄概念,而是一种青年精神。任何年代出生的人都可以保持青年的状态,所以在“今日青年!”中,我们也回溯了一些85新潮时期的艺术家和重要组织的影像文献。
“新势力单元”——“今日青年!”主题海报
“新势力单元”——“今日青年!”展览现场空间
99:“公共单元”也有所变化?
王:为了增强这种现场感和互动感,我们今年的“公共单元”进一步走出“白盒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公共”的意义,让作品与环境和观众产生更多连接。公共单元由独立策展人陈立领衔本届策划,以“琢面”为主题,试图回应当下现实中外部结构与内部力量之间的张力。依托于公共和个体、有序和无序之间相互分离又交叉的游移关系,继而建立一种心智上的线路和运动。
我们在798园区各大核心户外场域呈现了15位艺术家的雕塑、装置、影像和表演作品,其中包括6件全新创作。
公共单元展览“琢面”
王光乐
《白盒子》,2023,不锈钢、石棉水泥板,尺寸可变
由艺术家及北京公社惠允
公共单元展览“琢面”
袁可如
《柔软的沉积》,2023,现场表演
由艺术家及马刺画廊惠允
公共单元展览“琢面”
劳伦斯·韦纳
一为多收益 & 二为表演好 & 三下准备齐 & 四就朝前跑 & 独赢 或 位置 或 前三名 或
1991/2008
语言 所指的材料,尺寸可变
© 劳伦斯·韦纳. 由里森画廊惠允
公共单元展览“琢面”
经傲
《均衡的当下》,2022,铝,铜,木头,钢绳,石头
3.5 × 1.8 × 2.18 m
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惠允
99:有了画廊周北京这个样本,随着更多外地甚至国外画廊的参与,画廊周之后会不会有“画廊周上海”、“画廊周成都”……?
王:会有。但就像刚才所提到的,我们要深入研究的是在不同的城市文化中,画廊周的在地性和有效性是什么。
99:画廊周团队的日常工作内容和重点是什么?
王:各个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不一样。比如贵宾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发展和培育更多VIP,所以全年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藏家俱乐部活动,包括展览导览、交流,到其他国家、城市探访游学等。我们曾带藏家深入到苏黎士的藏家收藏体系中,让大家了解企业收藏、家族收藏和私人收藏这些不同的收藏脉络。
项目部门更侧重于时时关注画廊的动态,我们有包括微信公众号等在内的全媒体传播渠道,会通过这些渠道,整合画廊的最新展览活动,推送给我们的藏家和客户群体。各个部门的工作各有侧重,但都在不断地积累。
“主单元画廊”Tabula Rasa三米画廊 朱丹个展“午夜三点的摩天轮”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