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啤酒厂锅炉房如何“变身”美术馆_新宝6登录注
已有人阅读此文 - -533全球觅志愿者 守望莫高窟传播敦煌之美
中华古玩网是专业的古董收藏、古董鉴定、古董专场、古董交易、古玩收藏、古玩鉴赏、古玩鉴定、古玩交易、字画专场平台。有最及时有效的投资动态和古玩市场行情。提供钱币、字画、瓷器、玉器、铜器、木器等古董交易。提供全面的专场信息和博览会信息,是艺术品投资、淘宝捡漏的好去处,有中国最大的网上古玩城和古董交易平台,交易安全可靠服务专业。
在中国,这十多年来随着产业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成了艺术产业的孵化之地。“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推出的工业遗产“艺术转型”系列专题,将探访中国部分城市的工业遗产改造艺术园区后的现状,探讨这些“改变”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本期聚焦的是北京今日美术馆、77文化创意园等北京工业园区的改造之路。
旧工业建筑改造探索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很多遗存的旧工业建筑被弃如敝履时,也有人迷恋着这种高大而破败的建筑遗产独特的美感,设计师们开始尝试改造和再利用这些建筑,这种尝试率先发生于美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两次石油危机使开发商不得不寻求更为廉价的建筑方式,从而旧工业建筑的利用得到了更大的重视。这一阶段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践,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洛威尔城,通过对一百多幢旧工业建筑遗存的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洛威尔国家历史公园。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不断增长的需求,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掀起了新的浪潮。
北京今日美术馆中国关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大体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也是我国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初始阶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伯英说:“城市复兴是通过对一些老区和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更新,使原来板结的城市、僵死的城市重获新生,城市复兴是一场城市的社会运动。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的见证,不可或缺。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大量增加,传统工业区的更新将成为城市复兴的主战场。”
《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展陈类建筑的策略研究》中将旧工业建筑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旧工业厂房类型――旧工业厂房是工业建筑中的主要类型,包括单层、多层及异形厂房等几种类型。工业厂房据其之前有的功能来算,大致有跨度较大,人工照明、 外立面简单明了等建筑特点。北京798的部分建筑、今日美术馆、上海城市艺术中心等都属于此类。
二是仓储建筑类型――仓储建筑类型是每个工业厂区不可或缺的另一种建筑类型。通常无直射自然光照明,空间也以尺度较大,空间灵活性强为主。如上海的莫干山路艺术区一些改造画廊。
上海莫干山路由两个仓库改建的画廊入口三是设备型工业建筑――以不同功能的工业园区有不同的设备型工业空 间,比如凉水塔,气罐型设备空间,因其巨大的跨度和特有的工业造型经常可以改造成特殊的大型展馆,令人印象深刻。比如798艺术区中的751大罐,77文创园中被改造成一个大型温度计的烟囱,以及沈阳铁西区被改造成展廊的水塔。
沈阳铁西区水塔展廊 751大罐四是交通工业建筑――交通工业建筑包括因地理因素和区位发展而废弃的工业码头、 车站类建筑。包括废弃的列车轨道或列车本身以及船运吊车等工业遗存这种独特的工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有其特有的工业魅力。环铁、798、曼彻斯特利物浦车站、嘉兴船文化博物馆等都是此例。
798的火车头广场调研数据显示,北京市腾退老旧工业厂房242处,总占地面积共计2517.8万平方米,其中七成处于待开发状态。并指出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相关工作持续推进,老旧厂房资源还将进一步腾退释放。北京的旧工业区改造为艺术园区或者创新产业园的案例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具体的建筑。
北京啤酒厂锅炉房――今日美术馆
北京今日美术馆原址为北京啤酒厂锅炉房。当时随着北京城市的扩张,该区域已成为与北京商务中心CBD区域一河之隔的毗邻之地。设计师王晖一方面考虑该处“地处苹果社区东北角,毗邻街道,交通便利”;一方面是出于“保留老建筑的风貌的意愿,同时也是因为考虑到艺术、 建筑和社会人群的生态关系问题。”“这里人群结构复杂:既有外企白领,也有外地民工;既有乞丐,也有富翁。可以说所有的人群都可以很容易地来到这个美术馆,美术馆的出现也必将会对各个不同层面的人群产生影响。而且随着周边越来越多现代建筑的出现,美术馆建筑本身记录的实时历史的价值也会更加有意义。”王晖说。
今日美术馆改造前为北京啤酒厂锅炉房,1957年建造。主体建筑包括锅炉车间、引风机房、 控制间、辅助用房、运煤坡道与烟囱六个部分。改造前建筑表皮与形式具有鲜明工业感。檐口、窗框、雨棚均采用混凝土材料, 墙体以红砖砌筑,但并未露明混凝土框架与圈梁。侧面开窗面积较大,屋顶缓坡,带有矩形天窗。
北京啤酒厂锅炉房2003,北京啤酒厂锅炉房被改造为苹果社区售楼处,2009年,在苹果社区售楼处职能失效的基础上,锅炉房被进一步改造为永久性质的今日美术馆。在这些年的改造中,仅灵活而高敞的框排架结构锅炉车间 被基本保留,运煤坡道、辅助用房、引风机房、锅炉车间北侧跨运煤设备层均被拆除。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作者董婧手绘对于保留的部分,锅炉车间一层为锅炉底座层,承担上部超大荷载,柱网密集凌乱且层高较低,改造后这一层主要作为商店、咖啡厅等。锅炉车间二层为锅炉层,挑高12m,混凝土柱承重,钢屋架结构。改造中,遵循原锅炉房的柱网结构,对该空间进行垂直分层,增建三、四层展厅,扩大展览面积。并鉴于当代艺术为主题的美术馆对大尺度展厅的需求,对原先不用承担运煤设备的空间中增设吊顶,与加层共同围合出大尺度通高展厅。改造后的今日美术馆展厅占据二至四层,二层包括保留工业空间尺度的通高展厅,三、四层各层均有一个开放式展厅,具有环形流线,尺度常规。
董婧手绘源于对旧工业建筑的尊重,今日美术馆对保留部分外表皮处理沿用了锅炉房时期的砖砌建构特色。艺术品展览应避免侧光直射,所以将原窗洞封闭,仅在必须采光通风的空间封闭出小尺寸窗洞。 封闭窗洞的材料仍采用与旧表皮相似的红砖,但砌筑肌理与原有肌理垂直。
另外,今日美术馆增加了金属“斗”型入口,是对锅炉房中经常出现的梯形母题、混凝土煤斗、金属格栅等元素的结合与加强。采用“之”字形缓坡道将人流自一层引入,解决展厅位于二层导致的可达性问题。
今日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房顶上添加的一些装置关于今日美术馆具体的运营情况,澎湃新闻采访了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他说,“目前今日美术馆一年要办20个左右的展览,其中有一个大的年度的主题展,国内和国外的巡展会做两到三个,会做大概五到七个青年艺术家的项目,会做四个跨界的特展,也会有和不同机构合作的群展。今日美术馆一年的票房大概有一千万左右,目前为止客流在三十万左右,2018年因为加入了很多特展,客流在五十万左右。”
2009年开始的今日美术馆的改造迄今已10年,高鹏对澎湃新闻表示,当时的改造在世界范围内算是比较好的,包括设计了十四米的一个挑高的展厅,这在后期做大型装置和影像类的展览时都非常好用。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展厅和礼品店是不连通的。“另外当时也没考虑到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多样性,比如声音啊、表演啊、剧场等等,当时就没有预留,所以现在涉及到要对一些展厅进行综合使用。”高鹏对澎湃新闻说。
每个建筑体在改造的时候空间特性不一样,具体在使用中也可以将一些限制转化成优势。比如今日美术馆十几米挑高的大空间,做其他的展览时会显得很空旷,但是最近在展的“妮基・圣法勒:二十世纪传奇女艺术家及她的花园奇境”,就在这里搭建了妮基的塔罗公园,高大的装置则让这个空间显得很丰富。
今日美术馆展厅
北京胶印厂――77文化创意园
与中国美术馆一街之隔的77文创园前身为北京胶印厂。胶印厂是一个工业化的四合院,几栋不同历史的工业楼房分别建于1960、1970、1990年代,之后产业陆续衰落停产,厂区也日益破败。2012年初,北京胶印厂的上级公司决定将原胶印业务迁出,将美术馆后街77号院内房屋整体腾空,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北京胶印厂承担77文创园的设计主持的李冀谈到,对北极胶印厂的改造行动首先从针对性的局部切除入手,对导致整体淤塞的增生部分进行清理,清理临时性的搭建、拆除粘连在两座主体结构之间的简陋铁皮房,并清理两侧部分被堵死的胡同。仓库剧场是77文创园的主体建筑,剧场在危房拆除后的原址新建而成,用工业仓库式的建筑结构、厚重工字钢柱列和锈蚀耐候钢面板,仓库剧场朝向庭院的墙面可以悬起,前院则是一个露天剧场。
77文化创意园六七十年代的厂房墙体在之后经多次临时性的涂抹,被层层遮盖。在改造中,这些涂抹被揭去,营建之初的墙体裸露出来,水泥台阶的痕迹、红色的斑驳的砖体有那个年代的美感。旧墙之上一系列的新增介入动作,都被刻意清晰地暴露在大家视线中,因改造时的各自工艺不同,洞口有些有着刀具锐利的切痕,有的则残留敲凿的印迹、水泥灌注的痕迹。带着磨痕的不同年代老砖墙、紧贴浇注的加固混凝土墙、嵌入的钢梁等不同时代的工艺与材料被锚固在一起。有悖于当前日趋精细的建筑方向,改造中也采用了低精细度的材料、工艺和更直接的建造方法。
77文化创意园
77文创园设计中突出的一点是设计了一个“游廊”:厂区里原本无法到达、各自孤立屋面,被一条空中游廊连接起来。各个不同的屋顶成了高低错落的空中花园,两组特制楼梯可以抵达,不同的屋顶则被“游廊”联系在一起。艺术家何可人说:“77文创园没有所谓的大门,围栏、车挡和保安等不近人情的‘控制性的标配’,代表了一种都市开放性空间的态度。充分利用高低错落的楼层,用各种廊道将屋顶相连。在这里工作的人,甚至周围的人也可以舒适地穿过这些庭院到南边和北边的出入口,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到楼顶上看看一些机构在此处的都市种植实验田。锈钢板为主的材料运用体现了曾经的工业特质,保留的烟囱成为整个园区的垂直元素,和水平布置的楼层和连接屋顶的廊道构成平衡。”
77文化创意园“游廊”
77文化创意园内,被改造成一个“温度计”的烟囱
77文创CEO王雷认为,北京将工业遗产、老旧文化资产改造为文创空间,已有多年历史。北京大大小小的文创园已逾百家,它们虽然规模不等、背后的运营主体各异,但大多遵循“承租――改造――转租”的生存模式。为了提升园区的价值,10多年的实践中,文创园的运营者们曾追求过在同一个园区里聚集某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以形成高效率合作,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也许对工业企业有效,对文化企业却收效甚微;也有的文创园尝试过,由园区运营公司直接参股入驻园区的企业,以园区为单位发展出盘根错节的企业群,但伴随着资本市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逐渐放开,这样的尝试也没能形成气候。
王雷谈道:“77文创一直坚持做整体策划、整体实施、整体运营的文创园区,园区内的空间以自营、合作、招商等三种经营方式来进行合理配比,园区的文化运营和文化品牌的形成主要在于自营与合作板块的业态控制,这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活力。”
在传统的“二房东思维”仍颇有市场的文创园区领域,王雷认为应该不以租金为衡量标准,“77文创”引进的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就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的公益性排练服务平台,开放两年多来,已经接待了336家文艺表演团体的454个剧目。
同样作为文创园的郎园vintage的前身为北京万东医疗器械厂,2009年房地产国企首创置业负责对这片老厂房的重新开发,规划时,首创置业放弃了盖高楼的想法,尝试着能否将其作为文创园区经营起来。
首创集团的园区运营负责人赵春表示,朗园vintage“光改造投资就花了8000万元,我们的理念是修旧如旧,在保护老厂房原有格局的基础上,主要改造园区的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郎园vintage曾经斑驳的老厂房,如今是虞社演艺空间,曾经的设备供销点,如今是咖啡厅,曾经的生产车间,如今是创意工作空间和兰境艺术中心。在具体的改造中,不同的建筑进行了不同的设计。
赵春燕介绍说“老旧厂房空间开阔,布局规整,又接地气又便宜,符合创意类文化机构的格调、品质和需求了。”目前朗园虞社等空间是郎园的自持物业,基于此郎园vintage才有更高的自由度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朗园方面介绍,他们在这个园区自持了10%的面积。
77文化创意园
八里庄京棉纺织厂 ――莱锦创意产业园
朝阳区曾是北京市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其中,八里庄就是非常著名的纺织工业区。占地138万平方米的八里庄,在1954年、1955年、1957年,相继投产了京棉一厂、京棉二厂、京棉三厂这三个新兴的现代大型纺织厂供应着首都人民穿衣用布,之后又有棉印公司、纺织供销公司、纺织机械总厂、纺织科学研究所、纺织职工大学等30余家纺织系统单位陆续落成,同时大面积的职工宿舍楼群建起,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北京纺织城”。
八里庄对于几代北京人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有的北京家庭几代人都供职于京棉一厂、二厂。这里工作过的北京人曾回忆,走在街上,经常会看到头戴白棉帽的纺织工人三三两两地从宿舍区穿过马路到对面的棉纺厂上班,当时的112路电车上,也挤满被这一条线路串起的几个纺织大厂的女工们。
原京棉二厂的女民工合影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纺织业开始了纵深的产业调整。纺织城所在地,原来是东郊,此时却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区,不适宜再设置工厂了。按照北京工业布局的新规划,1997年京棉一、二、三厂整合为北京京棉集团,集团在原来京棉二厂所在地办公,而厂房设在顺义,标志着北京棉纺织业从城区迁出。留下来的老厂房于2009年开始改造,2011年建成莱锦文创园。
将近6万平方米的紧邻城市CBD区域的单层连续锯齿形屋面大厂房有毋庸质疑的保留价值。设计师们通过分析区域位置和厂房内部空间特点之后,决定将其规划成若干独栋产业单元,这种相对高品质、低密度的模式可以和单层厂房的空间形态相适应,其次,厂房内部锯齿屋面下5到8米的高度为创意客户对内部空间的二次创造提供了可能,保证了改造后空间的充分利用。
莱锦创意产业园为了解决厂房大面积室内空间缺乏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问题, 设计在厂房原柱网的基础上将间隔柱网屋顶的屋面板拆除,仅保留结构梁以延续整体厂房形态的完整。沿各单元的周边增加墙体和门窗,屋面拆除所对应的位置成为了单元之间的室外通道与绿化空间,阳光和空气通过这里进入每个单元,解决了原来仅有北向天窗的空间的问题。
莱锦创意产业园内,改造后形成的室外通道
此外,外墙整体白色色调的统一、较高透明度玻璃的使用、利用原主梁的室外部分布置产业园的室外照明等,都是以还原厂房形态和空间为原则的一些设计细节。为了还原建筑本色,需要将新增的构件和管线隐藏。设计师们通过“植筋”的方式加大梁柱截面。
入驻莱锦创意产业园的东方风行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夏骄阳曾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传媒演艺公司的特殊性,不适宜在普通写字楼内办公。经过考察后他们发现,莱锦园能契合公司对办公场所的需求,且位于居民区周边,能让作为文化传媒从业者获得工作、创作所需要的生活气息和感受。
莱锦创意产业园
参考文献:
�B铭《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展陈类建筑的策略研究》
董婧《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李冀《北京胶印厂改造――77文化创意园区》
《77文创园:挖掘人们的黏性 发展企业的共性 》
夏天《莱锦创意产业园设计小结》
, t-caps: normal;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 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 为了解决厂房大面积室内空间缺乏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问题, 设计在厂房原柱网的基础上将间隔柱网屋顶的屋面板拆除,仅保留结构梁以延续整体厂房形态的完整。沿各单元的周边增加墙体和门窗,屋面拆除所对应的位置成为了单元之间的室外通道与绿化空间,阳光和空气通过这里进入每个单元,解决了原来仅有北向天窗的空间的问题。莱锦创意产业园内,改造后形成的室外通道
此外,外墙整体白色色调的统一、较高透明度玻璃的使用、利用原主梁的室外部分布置产业园的室外照明等,都是以还原厂房形态和空间为原则的一些设计细节。为了还原建筑本色,需要将新增的构件和管线隐藏。设计师们通过“植筋”的方式加大梁柱截面。
入驻莱锦创意产业园的东方风行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夏骄阳曾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传媒演艺公司的特殊性,不适宜在普通写字楼内办公。经过考察后他们发现,莱锦园能契合公司对办公场所的需求,且位于居民区周边,能让作为文化传媒从业者获得工作、创作所需要的生活气息和感受。
莱锦创意产业园
参考文献:
�B铭《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展陈类建筑的策略研究》
董婧《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李冀《北京胶印厂改造――77文化创意园区》
《77文创园:挖掘人们的黏性 发展企业的共性 》
夏天《莱锦创意产业园设计小结》